時間:2017-05-12 05:24:45 來源:中國水產養殖網
數十年間,從最初的農民自發養殖的水域生物,到如今成為全國眾多省市重點產業,小龍蝦迅猛壯大的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?面對激烈競爭,未來湖北小龍蝦產業如何保持優勢地位?
兩分天下
過去10余年間,關于中國“蝦王”地位,兩地雖未明爭,但暗地較勁。
據江蘇省餐飲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徐浩介紹,小龍蝦最早于上世紀20年代被引進江蘇。上世紀90年代開始,以盱眙為代表的部分縣市嘗試養殖,漸漸名噪全國,成為當之無愧的“老大”。
潛江小龍蝦起步于2001年。此后16年間,當地小龍蝦產業快速發展。
潛江市水產局總工程師陶忠虎告訴記者,潛江小龍蝦發展路徑和盱眙完全不同,盱眙瞄準的是下游終端市場,而潛江小龍蝦則瞄準上游生產,10余年間陸續開創出“蝦稻連作”、“蝦稻共作”兩種種養模式。
以潛江為代表的湖北小龍蝦產業規模迅速擴張,甚至在蝦苗、種養規模、出口規模等方面實現超越。
兩地之間,不僅僅是競爭。
盱眙早在2000年舉辦首屆小龍蝦節,通過市場化手段進入北京等大城市。潛江復制盱眙營銷理念,迅速擴大了自身的品牌影響力。
對盱眙來說,引入潛江“蝦稻共作”模式后,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地貨源緊張的尷尬。“目前,在江蘇市場,湖北是最大的貨源供應地。”徐浩說。
他坦言,中國小龍蝦產業十余年間迅猛發展,正是兩地不斷的競爭和合作起到推動作用。
群雄逐鹿
連日來,監利小龍蝦產量連續5年領跑全省及月底舉辦龍蝦節的消息,在潛江等地引發關注。
監利儼然“黑馬”之姿。該縣蝦稻養殖面積近80萬畝,而潛江現有面積為50萬畝。“2020年,我們提出小龍蝦產量要占全國1/6,綜合產值突破100億元,成為全國小龍蝦養殖第一縣。”監利縣小龍蝦養殖協會秘書長李學財說。
監利的棋盤、橋市等4個種糧大鎮,幾乎全部實現從傳統種稻向蝦稻轉型。
省內,你追我趕。省外,異軍突起。在昨日中國漁業協會小龍蝦市場聯盟成立大會上,安徽透露已發展小龍蝦養殖面積100萬畝,湖南小龍蝦養殖近幾年呈現快速發展勢頭……
湖北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總工程師程咸立表示,盱眙、潛江兩地的發展經驗證明,正是有了充分競爭,進而加速產業鏈上各環節的創新、投入,最終實現市場繁榮。
湖北思考
“潛江小龍蝦領先地位目前尚難動搖,但要一直保持這一地位,單純靠拼養殖規??赡苄胁煌?。”陶忠虎說。
在他看來,盡管小龍蝦產量記錄近年來被打破,但潛江憑借蝦苗繁育、深加工、餐飲等長期積累的技術和產業優勢,于去年實現綜合產值超過180億元。
如今,當地將未來發展的砝碼投在技術創新。今年,該市首次舉辦國際龍蝦博覽會,希望借助全球專家智囊力量,以科技力量、市場力量在有限土地上實現產業騰飛。
程咸立表示,如何保持領先,是潛江面臨的問題,也是湖北的思考,“和湖南、安徽等地相比,我們地理條件差不多,如果僅靠起步早的優勢,啃老本遲早會被超越。”
他認為,未來決定小龍蝦產業的關鍵在品質和價格兩方面。“這需要我們重點瞄準調整種植方式、產品安全質量把控、深加工技術能力等方面,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