盱眙網是一個綜合門戶網包含(盱眙旅游網、盱眙人才網、盱眙房產網、盱眙龍蝦網、盱眙二手房產網)等生活信息、號稱網上“盱眙萬事通”,是盱眙網上廣告的強勢媒體。
時間:2017-03-22 08:38:35 來源:中國視窗
中國網中國視窗訊 “感恩的心,感謝有你,伴我一生,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…”這首《感恩的心》曾響徹大江南北,感染、教育著無數個人。如今,這首以“感恩”為主題的歌曲正在校園的廣播中播放,八百余名學生正伴著歌曲旋律,整齊劃一的做著手語操,每一句歌詞、每一個動作,都飽含著深深的感恩之情。這是盱眙縣淮河中心小學大課間活動的一部分——“感恩的心”手語操活動。近年來,盱眙縣淮河中心小學校領導班子立足實際,長遠規劃,著力打造以“感恩”為主題的特色教育,實施了一系列的舉措,效果顯著。本文以“誕生、發展、展望”三個關鍵詞為軸,詳細介紹盱眙縣淮河中心小學“感恩”特色教育。
一、“感恩”主題的誕生
盱眙縣淮河中心小學坐落在江蘇省北部、地處淮河中小游地區,是一所農村小學,占地面積12100平方米,擁有教師58人,學生855人,其中留守兒童的人數260人,約占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一。近幾來,由于進城務工人員數量的持續增加,農村留守人口數量就越來越小,其中基本以老年人為主,如此的社會人口變化導致農村小學的留守兒童數量不斷攀升。留守兒童的數量的增加給學校教育也帶來不小的壓力,他們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完備需要學校教育付出更多的努力。學校領導通過對留守兒童的調查、走訪,發現在由爺爺、奶奶擔當監護責任的家庭中,有兩種現象:一是隔代緣故造成的過分溺愛;二是因爺爺、奶奶年紀大了,管教、監督有些力不從心。在由留守兒童親戚擔當監護責任的家庭中,親戚的管教、監督也不是很嚴格,個中緣由均是出于“不是自家孩子”,管得太嚴會影響之間關系等。這些現象造成留守兒童中成長過程中,情感、道德認知發展的不平衡,其中首當其中需要關注的就是“感恩”。孩子們不懂得感恩的必要,不知如何感恩。因此,學校有針對性地開展感恩教育就愈發顯得必要了。感恩教育是一種以人格完善為目的的人性教育,是一種以情動情的情感教育,有了感恩之心,人與人、人與自然、人與社會才會變得更加和諧、更加親切。學校以“感恩”為主題的特色教育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孕育誕生的。
二、感恩教育的發展
(一)創設感恩校園文化
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接受感恩教育,學校對校園環境進行了精心布置,制作以感恩為主題的宣傳專欄、宣傳標語,在圍墻邊、樓梯口、花圃旁,醒目的感恩宣傳隨處可見,教室外的走廊里、教室內的板報上,各處都在提醒著孩子,要心懷感恩之心,做有益他人之事。在校園的每個角落,濃郁的感恩文化氛圍時時感染著、熏陶著身邊的每一個人。此外,學校還經常開展感恩教育主題黑板報,學生的手抄報評比、感恩主題繪畫評比、感恩主題征文比賽等活動,讓每一個主題活動把學校的感教育一次又一次升華。校園的感恩文化,像一縷清泉,走進學生的生活,駐足在學生的心里。
(二)開發感恩校本課程
英國有句名言,一個好的榜樣就是最好的宣傳。為了能使學生感受到感恩教育的榜樣力量,淮河中心小學挖掘本地區的感恩事例、身邊的感人故事、以當地每年的“十大好人”評選為背景素材,開發豐富的校本教程,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們從我做起,從小事做起,使其心靈深處受到感動,讓學生懂得感念父母之恩,要孝敬父母;感念老師之恩,好好學習;感念祖國之恩,要報效祖國;感念自然之恩,要學會和大自然生靈和諧相處。在校領導的支持和關心下,經過校本教材編委會成員近半年的努力,淮河中心小學“感恩的心”系列校本教材終于在2016年夏編印完成。教材共分六冊,一個年級一冊,全部由學校出資,讓學生免費使用。感恩教育課程也加入了學校的日課表,要求課任老師精心備課,做到有教案、有作業、有活動、有反思,課堂上,老師們以校本教材為載體,講感恩的故事,唱感恩的歌曲,學生的感恩活動豐富多樣,有感恩的作文、手工、繪畫等等。老師在使用過程中也可提出意見,便于教材日后修訂,逐漸完善。
(三)開展感恩教育活動
在元旦、婦女節、母親節、父親節這些特殊的節日里,淮河中心小學“留守兒童之家”的老師們讓孩子們用彩筆繪畫、制作賀卡等方式表達對父母的養育之恩、老師的教誨之恩。通過“畫小手,寄恩情”活動,感激同學的愛心互助,感激社會的關愛。通過感恩教育活動,使“留守兒童”能珍惜家長和老師的勞動成果,學會感恩,學會學習,學會生活,學會做人!全校的學生在感恩教育活動中,明白了自己成長的過程中無時無刻不在接受父母、老師、朋友的努力和關愛,懂得了感恩于父母、老師、朋友的恩惠,并且用實際行動表達了自己的感恩之情。學生懂得感恩是快樂生活之源。心中充滿愛心,學習更有動力,生活更有意義。
此外,學校把“感恩的心”手語操也納入每天大課堂活動中去,讓美妙的歌曲在校園里回響,讓深情的手語傳遞著感恩。在每周一的國旗下講話中,都要滲透感恩教育,對過去一周來的好人好事、感恩事例進行表揚、獎勵。
三、感恩教育的展望
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,是社會上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基本道德準則,是做人起碼的修養。因此,作為教書育人、傳承文化的學校而言,感恩教育應當是學校教育模塊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學校的感恩教育要向多層次、多元化發展,學生的感恩教育不僅僅要依靠學校、老師的力量,更需要家庭、社會的支持,要邀請一些社會教育力量走進校園,給學生開演講、做報告,從社會人士的視角,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。同時,也要讓學生走向社會,開展各類感恩社會實踐活動,親身體驗感恩帶來心靈上的愉悅。此外,感恩教育更離不開家長的支持,鑒于本校留守兒童多的情況,我們將利用務工人員返鄉日,親情視頻電話等方式,定期與家長溝通,組建留守兒童家長委員會,多層次地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。另一方面,感恩教育的多元化也要隨之發展,感恩的對象不能局限于父母、老師、朋友、自然等主題,還要感恩于對手、感恩挫折,感恩那些成長的路上磨難。感恩教育任重而道遠,需要更多的人參與,相互協作,共同努力。
回顧過去的歷程,我們收獲滿滿,展望未來的征途,我們信心百倍?;春又行男W全體師生將信心依舊、開拓創新、砥勵前行,把學校的感恩特色教育不斷推向新的高度。(通訊員 李未來 黃濤)